(相关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长时间网课让15岁少年网瘾严重,这学期开学不久就厌学在家,每天反锁房门在屋里上网、打游戏。父母、居委干部、民警都敲不开她的房门。妈妈以泪洗面,爸爸则基本放弃……”“孩子被离异的父母双双抛弃,在学校里待到半夜12点都没人接,只能跟着班主任老师回家……”昨天,在杨浦区控江路街道多代园人大代表联络站里,“打造温暖民生”专业小组的人大代表们在选民接待活动中,听到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们介绍的这些困境儿童案例,既为孩子们感到忧心,又更添使命感。
图说:杨浦区人大代表调研家庭教育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孙云 摄
代表们表示,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专题调研,将推动更多学校、社区、检察机关等各方力量参与家庭教育指导,不仅让特殊儿童走出困境,而且更能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推动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目标要求。今年1月17日,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全面部署了“十四五”期间乃至到2035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等一系列任务措施。
控江路街道人口密集,其中未成年人就有1.1万名。同时,社区也有丰富的文教、卫生资源。人大代表中就有不少教育、卫生界人士。因此,“打造温暖民生”专业小组的人大代表们聚焦家庭教育指导这一涉及千家万户又具有控江特色的议题,深入调研,力争形成高质量议案建议,从法律、政策层面推进家庭教育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图说:杨浦区人大代表调研控江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孙云 摄
在交流中,大家注意到,与人们熟知的“家校社”联动相比,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校家社”将三者顺序有所调整,更加强化学校这一教育主阵地在协同育人中发挥的引领作用。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沈丽瑾老师表示,学校老师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需求,所以可以拓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方式,除了传统的校内“家长学校”,还可以主动地联动社区,根据辖区内家长的需求送指导进社区。
控江社区的学校在校家社互动中已有积极尝试,例如,二联小学就成立了“联梦育子坛”家庭教育指导站。杨浦区还成立了“同心圆”杨浦区家庭教育家校社联动项目,在辖区12个街道都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开展家长学校课程进社区“四个一”指导服务(即一场主题讲座、一个专题课程、一次专业咨询、一回亲子互动)。
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社区工作者也向人大代表们反映心声说,在困境儿童救助中往往会遭遇不配合的家长,每一个困境儿童的身后其实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这样的交流也常常给居委干部和社工带来无力感,非常需要学校等各类社会资源的支持,协同推动特殊儿童走出困境。参与选民接待的人大代表深切感受到进一步构建校家社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下来将通过定向监督、形成调研报告、联动多方社会资源等方式,让更多专业人士走进社区,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让青少年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