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年以来,孝义市兑镇镇坚持把“清化收”专项工作作为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谋定而动,采取硬核举措攻坚“清化收”,取得了积极成效。
创新工作模式,摸索破题路径。一方面,外出观摩学经验、学做法、拓思路,详细了解重新核实集体资产、增收资金高效管理使用、提升服务村民水平的亮点做法,向观摩点镇村干部请教纠纷案件的办理方式、“三角债”等疑难案件的化解处置办法,把疑难问题、困难困惑当场消化、当场解决;另一方面,镇村“两委”主干围绕各村管理实际,聚焦重点难点话题,积极建言献策,研究谋划开展方式和推进模式。
注重“四维联动”,一体攻坚推进。研究出台全镇工作方案,配套制定工作表、流程图等模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全面实行党委书记、包片领导、包村干部“3包1”工作机制;各村成立由村党组织书记为组长,支村“两委”、报账员和部分党员、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清化收”工作专班,形成镇村两级合力攻坚态势。专题培训推动,并同步组建指导小组全程提供业务咨询,确保工作人员政策清、思路清、业务清;加强调度和督导检查,逐片逐村调度工作进展,不定时随机进村抽查,对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分析研判,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清化收”专项工作顺利推进。
着手“三轮梳理”,精准掌握底数。把吃清“家底”作为推进“清化收”工作的关键抓手,按照“以地找人、以人找地”的思路,着手图斑梳理、台账梳理、分类梳理,获取地块图版逐地块现场核实,创新编制《“清化收”表间填报关系图》等9个“清化收”工作表,按照正常、一般、重点、难点四个类别,对现有合同科学进行分类,集中精力在45天内摸清底数。
突出“三个统一”,全面规范合同。统一指导定价,针对不同地理位置,分批组织部分村“两委”主干,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因地制宜确定土地发包价格,明确合同分类制定重新发包流程;统一发包流程,明确将两议会定价、“四议两公开”讨论、公示合同要素、签订上报备案等作为必要环节,创新引入无合同竞价机制,通过排查清理、重新发包,实现了村集体收益最大化。统一合同文本,及时对接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规范执行《农村集体机动地发包合同》《农村集体土地租赁合同》等合同文本。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规范签订合同,截至目前,全镇摸底合同752份,不规范合同660份,已规范合同658份,合同规范率达99.69%,涉及面积15295.76亩。
运用“六种方式”,攻坚清收欠款。党员干部带头缴纳应缴款项,做好表率作用;动员群众自主缴,对于合同无异议的承包户,逐家上门、逐户宣传,动员群众自觉履行合同义务,缴纳拖欠款项;包联入户引导缴,对等待观望的承包户,上门解读政策,引导实现认账缴费;会议责令限期缴,对存在时间跨度,租赁变更难以界定的土地承包合同,集体讨论,限期缴纳;司法介入强制缴,对“赖账户”,及时司法介入,拒不配合的依法依规强制收回资源、重新竞价发包;市级领导协商缴,对于大型矿企,邀请市级包乡镇领导主持,组织相关占地煤矿主要负责人召开镇矿协调会,逐村说明企业欠款金额,敲定缴纳时限。
探索“四大路径”,促进集体增收。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巩固拓展“清化收”工作成果,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抱团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发掘打造地域品牌,依托新民南原柿业合作社种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牛心柿子4000亩,杏野村党支部依托吕梁杏野陶业有限公司,打造杏野砂锅名优产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实施桑湾、新民等7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整治农田1.1万亩;盘活开发集体资源,合作共建、资源入股、土地流转、承包租赁给农业经营大户或开发公司,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研究文旅产业融合,打好文旅组合牌,全面提升兑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截至目前,该镇共计清收各类欠款1222.69万元,清理前年发包租赁收入526.04万元,清理后总收入1928.45万元,村均增收66.78万元。(记者 刘子璇 通讯员 秦晓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