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铁路集团的中欧班列,在2023年前4月中累计开行5611列,同比增长17%,运送货物量达到60.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
而在中欧班列不断刷新数据,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有部分国家选择了与中欧班列说再见,但并不是他们有更好的选择,而是为了自己的作而买单。
立陶宛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立陶宛实际上并不是发达国家。整体的国土面积为6.53万平方公里,人口279.6万人,是欧元区第19个成员国。
(资料图片)
2021年数据显示,整体GDP数据为554亿欧元,在欧盟内部的排名较为靠后。
而国家的历史也较为坎坷,曾经先后被沙俄、德国以及波兰和苏联占领。在1990年立陶宛才恢复独立,于2004年加入北约,同年5月1日加入欧盟。
在2015年1月成为欧元区的成员国。此后的一段时间内,立陶宛也开始积极的发展,但是好景不长,在2021年11月时,中国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级为代办级。
在降级为代办级后,立陶宛也被踢出了中欧运输班列,并在后期涉及到中欧班列运输线的200多条铁路也将有拆除的可能性。而这一切都与立陶宛的行为有无法切断的联系。
窜访
在2021年的外交关系降级之后,立陶宛并没有吸取教训。
2022年8月7日,多媒体爆料消息显示,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部长,瓦伊丘凯维丘特率领访问团到访台湾,在台湾进行5天的访问活动。
而后在8月11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两国外交关系的前提与一个中国原则是有所链接的,在立陶宛违背承诺与台湾来往之后,立陶宛已背信弃义。
且是在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而立陶宛也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回顾同期报道,除了立陶宛的窜访之外,美国方面的佩洛西也参与其中。结合两个国家都是北约组织成员国以及立陶宛的政治倾向观察,或许立陶宛的行为更多的是效仿美国。
与韩国和日本类似的是都属于是一张博弈纸牌,但是这个牌的掌控者更多的是欧盟,虽然阶段中,欧盟与美国的关系较好,但从2023年的相关事件观察,或许状态已经有所改变。
退路拆除
而在事件之后,我国给到的反制也是主要以切断中欧班列为主,在位于立陶宛和波兰交界处的200多条铁轨后期被拆除。
虽然我国在克莱佩达港的利益将产生重大的损失,但并不代表我国需要满足立陶宛。
且这个损失有一定的回旋空间,即使立陶宛政府觉得没事,但是立陶宛的居民可能并不会这么想。
根据通胀数据,今年5月份,立陶宛的通胀率超过20%。民众生活已经出现了新的压力,而在此后如果中欧班列的铁轨拆除,那么收入将进一步被改变。
本身立陶宛属于是是欧元区的贫穷国家,在收入以及项目损失后,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的同时,资金获取能力的再度改变,也导致立陶宛的经济将出现更多的问题。
可能性
但是这仅是一种可能性,且多少包含着操作的意味。虽然拆除铁路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官方并没有更多的消息被披露,也就是拆除铁路可能性存在,但事件也许不会完全的展开。
中欧班列本身的收益是双方的,立陶宛出现损失后,我国也将出现一定的损失。
只能说在这个环节中,我国或许做出两手准备,一方面要求立陶宛回心转意,对合作关系保持尊重,对合作事件的积极态度依旧,让双方的合作有效的进行下去。
而另一方面则是在铁路停运之后,考虑新的运输形式或是新的贸易站,来维持自身的收入。
无论是哪方面,立陶宛的态度都相对重要。如果立陶宛依旧选择了美国,那么我国与立陶宛的关系将渐行渐远。
结语
有人表示,立陶宛早受惠于我国之后,并没有与我国统一战线,这样的做法是再一次的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的行为。
但是从实际的国家关系角度观察,或许立陶宛的行为仅仅是表示,相比自身发展,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源源不断的补助,例如美国对其的支援。
立陶宛的美国式做法,更多的或是一种希望美国的补助长久延续的做法,而这样的做法以现在的眼光看,只能说,立陶宛想的太天真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