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持续低迷的全球贸易数据似乎有复苏迹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布《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在连续两个季度呈下降态势后出现积极增长。
从积极因素看,新冠疫情对全球能源、食品等供应链的冲击已得到缓解。但地缘政治冲突、通货膨胀高企、货币政策收紧、金融市场动荡等负面因素难消,全球贸易增长之路依然崎岖不平。
(相关资料图)
宏观趋势积极
报告显示,在经历了2022年下半年的低迷之后,全球商品贸易的数量和价值均出现反弹。具体来看,今年前3个月,全球货物贸易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1.9%,增长约1000亿美元。同期,全球服务贸易也增长约500亿美元,环比增长约2.8%。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最新“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95.6,比3月发布的92.2有所上升,这表明全球货物贸易正在好转。据统计,在各成分指数上,汽车产品指数为110.8,保持在趋势水平之上,出口订单指数为102.7,略高于趋势水平。
对全球经济冷暖高度敏感,有贸易“金丝雀”之称的韩国出口也呈现回暖势头。韩国关税厅(海关)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前20天,韩国出口额同比增加5.3%,达328.95亿美元。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单月前20天出口再次呈现增长趋势。
有分析认为,韩国出口数据反弹可能是全球需求开始回升的迹象。造成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韩国对美国的出口、对汽车的稳定需求以及船舶需求的激增,同时,韩国对欧盟等地的出口亦逐步增长。也有分析认为,虽然这些数据令人鼓舞,但据此判断全球贸易将显著复苏为时尚早。韩国国民银行驻首尔有关经济学家表示,数据表明全球贸易可能已经触底,但是否会全面复苏仍有待观察。
走势更加分化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风险挑战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出口国贸易表现进一步分化。报告显示,过去4个季度,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商品贸易增长情况参差不齐。从环比来看,2023年1月至3月期间,主要经济体的贸易趋势更加疲弱。其中,英国贸易表现最为疲软,今年前两个月其出口额减少约31亿英镑。
报告指出,2023年一季度,中国和印度的出口表现亮眼。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在全球快速崛起,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
此外,除俄罗斯和中亚经济体外,所有地区的国际贸易均逐步增长,但东亚地区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从环比来看,2023年一季度,除太平洋地区、北美和非洲出现边际增长外,大多数地区贸易额均出现下降。同一时期的区域内贸易也遵循类似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内部贸易增长了3%,表现优于其他区域内贸易。
从行业看,过去4个季度的全球贸易趋势受到能源行业的影响,能源行业价格上涨导致贸易额增加。2023年1月至3月期间,该行业下降11%。其他贸易增长的行业包括农产品、服装、化学品和道路车辆。相反,办公和通信设备以及运输领域的贸易量下降,且下降趋势持续到2023年一季度。
复苏仍然脆弱
全球贸易数据的改善传递了一些关于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却未打消对未来前景的担忧。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贸易增长将放缓。最近下调的世界经济预测、居高不下的通胀指标、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不确定性都将影响全球贸易前景。报告称,总体而言,2023年下半年全球贸易前景悲观,负面因素超过正面因素。
世贸组织预计,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从全球看,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仍然较高,持续加息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进口连续数月同比下降。受此影响,韩国、越南等地区近几个月出口都出现了明显降幅,对美欧等市场出口低迷。
同时,全球贸易壁垒有所增加,贸易政策协调不如以往顺畅,还有一些所谓“脱钩”“去风险”的做法,也会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影响全球经贸合作。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如果“脱钩”,那么全球可能会损失高达7%至9%的GDP,这将带来非常高昂的代价。
尽管全球贸易存在诸多难题,但国际合作的趋势没有被阻断。近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RCEP为成员国开放市场、扩大市场范围提供了良好机会,能够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RCEP的统一规则有助于提升东盟国家跨境贸易量,增强东盟产业链韧性,提高东盟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这些来自成员国的声音,是对区域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最好的诠释。
在这个危机重重的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贸易。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所说,未来肯定还会有无法预见的危机,但如果没有贸易的稳定作用,那么世界将肯定会更难度过这些危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