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段罗君
杭城的夏天,在一波波翻滚的热浪和一场场雨水中由浅入深,自然界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有条不紊地前行着,西湖的荷花进入了最佳观赏期,闻着荷香的鸳鸯宝宝已长成俊秀青年,树上的知了开始“声声叫着夏天”,只是,活泼好动的松鼠被热得有些“电量不足”……
进入7月,也就意味着小暑、三伏和大暑,这些火辣辣的“热”词即将扑面而来。炎炎夏日勾起了多人的回忆,偷乐着过了两年舒适的凉夏、排队购买“西湖牌”莲蓬和荷叶、每年如期赴约的爱心凉茶摊……本期“谈个天”,我们来说说迎面而来的更“热”以及那份独属杭州人的盛夏记忆。
(资料图)
▲里尔摄
小暑将至
要出梅了吗?
杭州在连续3天的高温后,昨天一场大雨终于浇灭了多日来的闷热。
刚刚过去的半年,杭州平均气温15.7℃,较常年同期偏高1.1℃,居历史第三,但平均降水量却较常年同期偏少32%。其中,6月杭州平均气温26.3℃,较常年同期偏高1.5℃,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8.6%。忍不住为接下来的日子捏了把汗,因为“上蒸下煮”的日子要开始了。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明天(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古人认为,小暑就是小热的意思,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等到了大暑节气,天气才会大热。其实都是制造高温的高手,小暑更具爆发力,大暑则在持久战方面更见功力。
▲西湖荷花盛开里尔摄
杭州小暑节气的炎热程度,取决于出梅早迟和有无台风影响。
什么时候出梅?按照常年规律,杭州的出梅时间一般是在7月8日,去年出梅偏早了12天,梅雨期16天,比常年少14天。本周末这波雨下完,出梅估计也快了。
听到这个消息,杭州人又陷入了无限纠结中,“入梅盼出梅,出梅就后悔”。因为大家心里很清楚出梅是有代价的——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高温天开始上线了,除了北方的持续性高温,南方多地也将加入“高温群聊”。浙江也被邀请入群,今天起35℃以上的高温范围几乎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7-8日达到本轮鼎盛,最高气温38℃,体感气温更是可能超过40℃,闷热感贯穿全天。预计,7日杭州最高气温37℃,下周二(7月11日)以37℃的气温高调入伏。
夏天热不热,除了看气温和有没有雨,有时候看风也能知道。如果是吹东南风,风从海上来,夹带了不少水汽,会清凉不少。若吹西南风或南风,则意味着天气可能要变得更热。未来一周,杭州几乎是清一色的西南风,犹如空调外机般的感受。
好怀念2014年和2015年,杭州人偷乐着过了两年凉爽的夏天。
▲2015年夏凉为西湖带来了“凉夏经济”。林云龙摄
知了声声
哪款叫声最熟悉?
雨一下,窗外魔性的知了声也终于消停了。尽管有人觉得知了的叫声让人耳根子没法清净,可这就是夏天的声音啊。试想下,如果马路上只留下汽车过往的声音,夏天似乎就少了点韵味,况且,这也是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重要一部分。
仔细听,还能从叫声中分辨出不同种类的知了。杭州最常见的是黑蚱蝉,“知……”,叫声持久响亮,而且一呼百应。最正宗的“知了”声来自蒙古寒蝉,也是许多人儿时记忆中最为熟悉亲切的声音,有人说,“它一叫,就意味着暑假开始了!”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知了是个天生的“天气预报员”,民间有“知了鸣,天放晴”和“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要来”的说法。一般情况下,夏天正午知了叫得最厉害,气温降到24℃以下就停止鸣叫。当天气转阴雨时,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知了的叶翼被沾湿,不易鼓动,也就发不出“知了、知了……”的叫声。
所以,每年夏天台风来临的时候,你几乎听不到知了的叫声。出梅后的高温天里,也就指着台风能带来清凉了。
▲夏日晚霞里尔摄
在中国气象局刚刚召开的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了最新预测:今年盛夏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高温热浪、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较重。预计7月,松花江、嫩江、辽河、淮河及长江中下游可能有较重汛情;气温方面,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4个热带气旋生成,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有1-2个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华南或东南沿海。
7月会不会有台 风登陆浙江?对浙江而言,8月最“招风”,登陆台 风个数最多、强度最强,上岸的台 风整体也比较“凶猛”,历史上登陆浙江的3个超强台 风也均在8月登陆,因为此时副高位置偏北,容易引导台 风来到纬度较高的浙江。
但2015年7月11日登陆朱家尖的“灿鸿”是个特别,打破了1949年以来7月登陆浙江台 风最强纪录。
▲接天莲叶无穷碧里尔摄
▲西湖荷花“黄舞妃”林云龙摄
木莲豆腐
记忆中有牙膏味吗?
或许,一抹清新的荷香能消解暑热带来的憋闷和烦躁。在阳光和雨水的轮番催促下,西湖的荷花已进入最佳观赏期。
花10块钱买一组“西湖牌”莲蓬和荷叶,这是属于杭州人盛夏的仪式感。早些年,凌晨两三点就有人来排队了,近两年改为了“线上义卖,线下领取”的方式,想到用荷叶做一道粉蒸肉、叫花鸡,或者晒干泡茶喝,一肚子的幸福啊!
盛夏饮食,最喜清新。小暑节气,民间除了吃饺子、炒面,还有吃藕的习俗,杭州人常见的做法莫过于“桂花糖藕”。
在西湖边赏荷时,你有没有留意到一种植物,绿色藤条上面结着一个个灵动的绿色果实。不少人好奇,“这是无花果吗?”乍一看长得十分相似,捏着感觉是空心的,剥开来,断裂处冒出乳白色汁液。它叫薜荔,名字很陌生,但用它做的盛夏美食很多人都吃过——一碗凉爽的木莲豆腐,也是杭州人记忆中夏天的味道。
老底子杭州人做木莲豆腐,将装有木莲籽的布袋浸到水中不停地挤压,等到水变得粘稠,说明木莲籽里的果胶已全部滤到水里。等凝固后成透明黄、果冻状,放冰箱冷藏后,浇上红糖水,一碗晶莹剔透、冰凉爽滑的木莲豆腐便做成了。
如今,在杭州的菜场和超市里,花两三元就能买到一盒透明的“夏日快乐”,但成分不同,尝过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是牙膏味吗?过去人们做木莲豆腐会用“牙膏”作凝固剂,因此,“薄荷味+牙膏味”成了许多人记忆中最深刻的味道。
这个夏天,不妨试着做一碗记忆中老底子的木莲豆腐,消消暑气。
▲往年开卖现场
六月霜
光听名字暑气已退几分
临近入伏,杭州人又怀念起顾忠根爷爷的“最美凉茶摊”。建国路章家桥公交站边的凉茶铺每年入伏开张,出伏结束,顾爷爷坚守了40多年,为过往的行人送上一份清凉。虽然顾爷爷离世了,但凉茶摊还在,老邻居和志愿者们继续用一杯杯凉茶为过往的行人送上一丝清凉。
凉茶还是那味熟悉的配方,顾爷爷的“老底子”凉茶加入了10种中草药,其中一种,叫“六月霜”。
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会比较陌生,但土生土长的临安人对它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他们心中盛夏里的“王老吉”。
第一次听到“六月霜”的名字是在临安於潜镇,那时正值盛夏,手中的这杯水微微泛黄,入口略感苦涩,但细细回味,有股甘草的淡淡甜味。
当地人告诉我,临安人夏天都喝它,一杯下去消暑解渴。其实光听名字,暑气就退了几分。六月霜又名“刘寄奴”,在临安的山间小路边、竹林丛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青色的叶间开着一串串白色小花,远远望去像点点霜雪。晒干后当年喝清幽淡雅,存放上一年则是另一番滋味,醇厚绵长。
天气这么热,还好我们有空调、冰箱、凉茶,古人都是怎么熬过夏天的呢?其实,聪明的古人自有一套:“雅致派”赏荷、茶香和鸣琴;“物理降温派”扇子、冰块搭凉屋;还有深信“心静自然凉”的“佛系派”,例如白居易,“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古人还发明了多款网红小冷饮,尤其是在酷爱冷饮的宋朝,“冰雪冷元子”和“冰酪”都是夏日爆款。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