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3周岁“生日”。43年间,深圳从一座边陲小镇蝶变成为国际大都市,不仅在物质文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精神文明领域也实现了长足进步,拥有“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设计之都”等美誉。
四年前的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揭开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历史大幕。
(资料图)
从深圳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多部文化佳作刷屏,城市文明领风气之先,用加速度腾飞和高质量发展证明了经济特区的强劲动力。
站在新起点,先行示范的深圳乘风破浪的气魄依然,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积极参与文化强国建设,以实干笃行助力文化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家级文化盛事深圳绽放
6月7日,两场国家级的重磅活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和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联袂精彩绽放。
发端于深圳的文博会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展会,19年来阔步向前,文博会的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不断攀升,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首展”“首发”“首秀”的“首选地”,全球文化消费新体验的“展示窗”。文博会不仅被誉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与“风向标”,成为深圳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更是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助推器。
据统计,第十九届文博会共有3596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第十四次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64个分会场,共开展各类活动500多项,总参与人次达400多万。遍布深圳全市各区的64家分会场也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前往参与。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则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准、最高规格、最高层次的文化论坛。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不仅是一件文化大事、盛事,也是向世界展示文化强国之路深圳探索的一个平台、窗口。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是对深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同步推进、相融共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肯定。
首届高峰论坛设置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数字出版前沿技术发展与应用、建设人文湾区、繁荣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贸易、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8个分论坛,各大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深圳畅谈兴文之策。
双星璀璨,这是深圳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圳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契机。
“深圳出品”文艺作品迎来多个“高光时刻”
8月18日至20日,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在广州大剧院连演3日。在近半年的全国巡演中,该剧凭借“舞蹈+武术”的热血刚劲赢得满堂喝彩,咏春拳与香云纱“双非遗”的联袂登场,让岭南气质风靡全国。近年来,以《咏春》为代表的一批深圳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展现出深扎岭南文化、创新艺术语汇表达、与时代脉动同频的深圳文艺创作勇攀高峰的喜人气象。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如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人文精神被不断地赋予时代的新内涵。舞剧《咏春》是深圳文艺精品创作在新时代展示出的高度文化自信,以期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除了《咏春》,今年以来,“深圳出品”的文艺作品还有多个“高光时刻”:舞剧《深AI你》、大型交响声乐套曲《英雄颂》相继或即将亮相国家大剧院,电视剧《青春之城》等一批批讲述深圳故事的现象级作品屡屡刷新各项传播、收视纪录。一批批时代精品力作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彰显了深圳文艺创作释放出的强劲动能,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深圳在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成为深圳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奋进的一个精彩缩影。
这与深圳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对文艺精品创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从顶层设计到体制机制创新,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从改革攻坚到推广扶持,为文艺精品创作营造一流环境。深圳持续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加大对文艺精品力作的支持力度,创新形成了“政府保障+社会资本+文化企业”的文艺作品创作机制和推广机制。此外,深圳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文艺名家”计划,通过“项目制”运营引进顶尖人才。《咏春》的诞生,正是由国内顶尖艺术创作阵容,与成立仅5年、演员平均年龄24岁的深圳歌剧舞剧院通力合作完成的。
深圳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
2022年12月25日下午,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协办的“2022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在深圳举行。活动期间,林岗、王家新、孙频、南翔等获奖作家分别在深圳福田图书馆等地举办主题分享会、文学交流会。本届花地文学榜各系列活动全程在线上多平台直播,同步传播文学的芬芳与魅力。
据了解,2013年,羊城晚报正式创设“花地文学榜”。从2020年起,花地文学榜携手深圳,共谱时代新篇,去年是第三度花开大湾区。“花地文学榜”与深圳气质相符,成为深圳文化的新名片,在深圳这片文学的沃土孕育出娇艳的文学之花。
为文化强国注入新动能,深圳还加快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歌剧院、自然博物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多个市、区级文体设施项目;同时,提升改造大鹏所城、南头古城等10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街区,构建起与区域文体中心交相辉映的特色文化街区格局;全市各类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达到1600家;构建“十分钟文化圈”,全市661家公共图书馆(室)和306台自助图书馆纳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
文化产业方面,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超10万家。为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近年来,深圳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深圳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深圳文化产业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产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年营收9740亿元,同比增长15.6%;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56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同期全市GDP增速,占全市GDP比重提高至8.37%。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来源 | 羊城晚报责编 | 李程
关键词: